港股越来越火配资界网,却迎来一记急刹车。内地居民想在互联网券商开户,突然被叫停。原本热火朝天的开户潮,眼下被按下暂停键。
2025年6月,富途控股、老虎国际这两家头部互联网券商,先后宣布调整内地居民开户政策。业内人一时间炸开了锅,朋友圈、群聊里都是相关讨论。气氛有点剑拔弩张,既有焦虑,也有疑惑。
富途控股在线客服的态度很明确,必须人在境外工作或生活,才能开户。老虎国际客服则更严,老客户还得拿存量证明,新客户必须有境外证明。北京、深圳、上海的投资者,很多人一夜之间被挡在门外。
据21世纪经济报道,长桥证券、华盛证券等也同步调整政策。市场反应很快,几乎是一夜之间全部收紧。大家都知道,监管风向变了。
6月13日,有互联网券商人士透露,公司当天就关闭了内地客户开户窗口。行业内部心照不宣,所有同类公司都开始执行。有人说,这其实早晚的事,监管的靴子终于落地。
2017年到2020年,很多互联网券商在内地狂揽客户。那时候开户条件宽松,存量证明就是一张水电账单。港美股开户变成了“白菜价”,甚至有人专门帮人代办开户。
监管其实早有动作。2021年,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公开表示,跨境互联网券商在境内无照驾驶,属于非法金融活动。很多人没当回事,觉得政策还会有缓冲。
2022年2月,孙天琦又在《中国金融》杂志上发文,金融牌照有国界。扩大金融开放没问题,但前提是要守规矩。境外机构在中国境内做业务,必须拿到本地牌照。
到了2022年12月30日,证监会直接点名富途和老虎。称两家公司未经核准,面向境内投资者开展业务,构成非法经营。证监会当时的表态很坚决,“有效遏制增量,有序化解存量”。
2023年1月13日,证监会发布了新规《证券经纪业务管理办法》。里面专门强调,要堵住非法跨境展业的口子。监管逻辑其实很简单,不允许境外公司在中国境内“无证经营”。
2023年2月15日,证监会发言人再次强调,整改要落实“遏制增量、化解存量”。意思很直接,新客户不能再开户,老客户继续交易但要合规。部分券商随即下架了内地APP入口。
2025年,这股监管风暴终于传导到存量证明开户。6月,富途控股率先宣布,内地居民只有人在境外,才能开户。开户时还得提供内地身份证和境外工作或生活证明,门槛骤然提高。
证明文件要求也升级,三个月内的水电账单、房租合同、工作签证、税单才算数。发出机构、个人姓名、地址信息都得清清楚楚。随随便便一张“存量证明”已经行不通。
老虎国际政策稍有不同,老客户还能用存量证明,但审核更严。新客户必须有境外工作或生活证明。行业内部逐渐形成共识,所有券商都在升级审核标准。
市场上有声音说,这其实是在打击非法证券活动。监管层态度很明确,不给灰色地带留空间。行业内部虽然有抱怨,但没人敢冒险。
北京某跨境券商办公室,记者走访时发现,员工工作如常。面对政策收紧,大家更多是无奈和顺从。毕竟政策大于一切,个人意愿没那么重要。
过去几年,互联网券商靠着存量证明快速扩张。用户量激增,但风险其实早就埋下了。监管出手,既是合规要求,也是行业洗牌的开始。
很多投资者关心,已经开户的账户还能用吗?目前来看,老客户账户暂时不受影响。只要不违规转入增量资金,日常交易还算正常。
有业内人士说,这轮政策调整会让业务门槛大幅提高。想靠“擦边球”入场的投资者,大概率要失望。大券商也不会再冒险,合规成了核心关键词。
政策的背后,是对金融安全的高度重视。资金跨境流动,一旦失控,风险难以收拾。监管部门必须守住底线,哪怕牺牲一部分市场活力。
行业人士普遍预期,后续存量证明通道可能彻底关闭。现在的收紧,只是第一步。未来还会有更严的监管措施出台。
港股市场的吸引力还在,但内地投资者想参与,门槛越来越高。只有真正在境外工作、生活的人,才能顺利开户。行业格局正在重塑。
这场变化,既是监管加码的必然,也是市场自我净化的过程。短期看,有人利益受损,长期看,行业会更规范。合规与创新的博弈,短期内还会持续。
未来会怎样?没人能给出确定答案。政策会不会再松动,市场会不会出现新变局配资界网,都还悬在空中。
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