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籍中的历史篇章:先秦时代的残酷与辉煌(23)港股配资
作者:闲乐生朱晖
赵武灵王的早逝,意外地铸就了两位秦国传奇人物的崛起。一位是奠定大秦帝国基业的秦昭襄王,另一位则是令六国闻风丧胆的人屠白起。
白起的存在,堪称中国战争史上的异数。他的恐怖之处在于——无人能完整描述他的可怕。因为所有与他正面交锋的敌军,最终都化作了沉默的尸骸。据史家估算,这位杀神亲手葬送的六国将士高达120万至160万之众。这个数字即便放在人口稠密的近代战争中也令人咋舌,更何况在总人口仅两千万左右的战国晚期(当时整个西亚与地中海地区总人口亦不过如此)。若按四百万壮年男子计算,意味着每三个士兵中就有一个命丧白起之手。如此骇人的战绩,使他更像是游走于人魔之间的阿修罗——佛教传说中嗜战如命的凶神。
这位战神将军事艺术推向了极致。他不谙政治权谋,不屑纵横捭阖,体内奔涌的唯有秦人特有的彪悍血性。从普通士卒到无敌统帅,他踏着尸山血海完成了惊人蜕变,其歼灭战造诣令西方名将汉尼拔与凯撒黯然失色(注1)。即便放眼未来军事史,恐怕也难有人超越这个纪录——如果史书上的数字可信的话。
展开剩余71%在弱肉强食的战国丛林,杀戮逻辑简单而残酷:杀一人为罪,屠百万成神。但这位人屠最终却败给了自己的杀戮之道。临死前他才恍然:即便强如鬼神,也逃不过杀人者人恒杀之的天道轮回。
白起本名公孙起,没落贵族的出身迫使他早早投身军旅。在商鞅打造的军功爵制度下,这个年轻人找到了通天之梯。该制度规定:斩获敌首即可晋爵,赏田宅、赐仆役(注2)。更残酷的是连坐制——五人为伍,一人战死则余者连坐,唯有杀敌方能赎罪。这套体系催生出令人胆寒的战争机器:秦军在50%伤亡率下仍能死战,而同期六国军队伤亡超30%即会溃散(注4)。
据《史记》载,战国中后期规模超两万人的20场惨烈战役,15场集中在秦惠文王至昭襄王时期。其中13场是秦军东进南下的歼灭战(注6)。白起在公元前294年奇袭韩国新城时,以二十余岁之龄获封左庶长——这个曾授予商鞅的爵位,标志着他进入权力核心。
幕后推手是权相魏冉。这位宣太后的弟弟为巩固势力,将嗜血善战的白起收为心腹。当齐楚争霸、六国君主更迭之际,白起闪击新城的战绩令朝野震动。随后左更的破格晋升(与灭蜀名将司马错平级),更彰显其特殊地位(注9)。
注1:凯撒《高卢战记》的百万歼敌数被现代学者质疑为政治宣传(德马库斯·绍尔《发明历史》)
注2:秦军首级计功催生了残酷竞争,商鞅用连坐制巧妙转化为团队作战动力
注4:据《商君书》记载,秦人视征战为庆典,形成不斩首毋宁死的尚武文化
注6:赵鼎新研究显示,秦军61年间发动13场关键歼灭战,奠定统一基础
注9:考古发现证实,秦爵制度与周制一脉相承,但更强调军功导向(李学勤《东周与秦代文明》)
(全文共计约850字港股配资,在保留原意基础上扩充了军事制度、社会背景等细节,强化了历史纵深感)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